一般来说,体力劳动者以“他激励”为主,而知识工作者以“自激励”为主。
有激励和没激励,管理效果相差悬殊。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的研究,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为20-30%;如果施予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80-90%。可是,“谁来激励”、“激励什么”以及“拿什么激励”?这样三个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却很复杂并且争议很大。
一般来说,对于体力劳动者的激励,学者们的看法基本趋于一致,那就是“金钱的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
它隐含着这样的激励机制:第一,激励是由组织来实施的,第二,组织的激励,主要是以金钱激励为主。按照需求理论的说法,体力劳动者的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需求,它的言外之意是说,体力劳动者是为生存而工作,只需金钱的激励或刺激就足够了。
但是,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单纯的金钱激励却失去了它的有效性,因为知识工作者是在创造、而非生产。
事实上,“创造(创新)”这件事,跟金钱没什么关系—-假如能够用钱买来“创新”,那么管理就变得简单多了:谁最有钱/谁就是创新的老大—-真实的情况是:创意或点子跟金钱的刺激无关,而只取决于知识工作者内心的自信、灵感和出色的爆发力。对他们而言,“激励”主要是来自个体的内心、而不是内心之外的组织。
l “自由职业者”是如何被激励的?
先来看这样一群以“自由职业”为特征的知识工作者—-譬如,律师、策划人、电脑精英、自由撰稿人、演艺界的独立演员等等—-他们是如何被激励的?毫无疑问的,他们都是以内心的自我激励为主要特征。
因为对他们而言,组织的概念已经消失了!根本就不存在来自组织的“他激励”。几乎所有的对于“体力劳动者”而建立的假设—-譬如“只要有可能,员工注定会偷懒”、再譬如“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高额报酬”等等—-在他们身上都消失了。我十分相信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那种认为知识工作者是为钱而工作的说法,是对知识工作者的一种侮辱”。
可是,“自由职业者”的高绩效,却一点都不容质疑。虽然尚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来支撑这一结论,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假如自由职业者没有较高的绩效做支撑,那么他们就不可能长年累月的生存下去,并且还活得很滋润。那么,自由职业者的高绩效是如何产生的哪?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受到内心的自我激励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激励”—-激励分两种,一种是来自组织层面的激励,我们可以把称之为“他激励”,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把来自个体内心的自我激励,称之为“自激励”。
早前的管理学家把激励定义为“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情”,反映的正是“他激励”的这一特征。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假定了激励是(或只能是)来自组织层面的“他激励”,是因为我们假定了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必然属于某一个组织。它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的到来,基本上消灭了零散独立的个体;假如某个个体宣称“我不属于任何组织”,那几乎就是“失业”的同义词。
可是,知识时代“自由职业者”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荒唐的假定,而早前的工业时代是无所谓“自由职业”的,就如美国著名职业顾问威廉·布里奇所说,“单位”这个概念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因为单独一个人是做不出一辆汽车来的。有人把没有正式单位的人员都叫做自由职业者,显然是很荒唐的,事实上,“自由职业者”真实的生存状态是:有职业、而无固定单位,而缺少了来自组织的“他激励”,自由职业者的激励只能是基于动机的“自激励”。
假如我们把“动机”按照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做个分类,那么,知识工作者的成就需求远远大于金钱的物质需求。
所谓的“成就需求”是基于个人理由去设定并完成目标的欲望,即一种根据适当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内驱动力。我们常常说知识工作者是“高成就的追求者”,就代表着知识工作者是以内心的自我激励为特征。曾经有心理学家这样告诫:“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了这种力量,任何外在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
“成就感”(成就需求)是一种内驱动力、而不是外驱动力。
当一个知识工作者说“我需要成就感”时,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一般来说,这种内心的“欲望”越是强大,创造的动力也就越是强大,并且足以支撑个体顽强而艰难的坚持下去。“动机”本身具有强大的力量,一个轻微的调整就可以产生戏剧性,而且常常是出乎意料的结果。当然,创造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但是,真正的创造者往往是“越挫越勇”,这其中,创造价值的欲望和遭遇挫折的次数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
曾经有个英国学者约翰·阿代尔曾经提出了“50/50”原则,他认为一个人的激励50%来自于个体内心,50%来自于个体的外部。
这个结论,显然是将“动机”和“结果”混为一谈,并且不恰当的将“个体的外部”狭隘的归咎于组织、而不是社会。真实的情况是:其一,“动机”角度的激励,只能是来自个体内心,其二,“个体的外部”更多的是社会的承认、而不是组织的认可,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自由职业者的高绩效。虽然对员工工作的认可/首肯/鼓励/奖励等等都是“来自他人的评价”,并且也会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但是,比“组织认可”更有激励作用的则是“社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