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整体管理》连载五十三:如何识别接班人

第五节 如何识别接班人?

识人既容易又难。对于有一定识人能力的人来说,有时候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人。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穿着打扮,都能体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经历、追求、修养、智慧。特别是现代社会,由于社会浮躁、肤浅,多数人的内心世界比较简单、浅薄,可以一眼看穿。如果你只和这些人短暂相处,有条件相处,识人的水平并不需要太高。但是,如果要选择企业的接班人,你和这位接班人就会形成长期的、无条件的相处关系,希望找到一位能够保持你的事业基本不走样、持续兴旺、发展的接班人,就难了。这里介绍孔子提出的接班人识别标准。[1]

1、远使之而观其忠。

也就是说,要把人派到你观察不到的地方,也约束不到的地方。例如,总部在上海,张三在销售科负责客户资料管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嚷嚷着要到一线去独当一面,似乎很有想法。怎么办?派他到一个不重要的空白市场上去!例如,去新疆当办事处主任,开拓当地市场。如何选址,如何布置办公室,如何招聘员工,如何定任务标准,如何编织客户网,一应事情都要他做主。这种情况下,张三是尽量节约费用,打开市场;还是以打开市场的名义大手大脚地花钱;或者强调经费不够,无所作为;或者钱花了不少,但事没有办成。经过一段时间,到当地一考察,听其言,观其行,至少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忠诚度来,顺便还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能力。失败了,无非是损失一些钱财,却可以堵住一些人的口舌是非。成功了,既可以得到市场,又可以得到人才。

2、近使之而观其敬。

能力的要素很多,其中之一是待人接物是否恭谦有礼,即敬。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这一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的,只是表达敬意的方式、分寸(礼节)。由于恭敬谦虚,别人可能告诉你一些业内规矩,可能告诉你一些重要信息,也可能告诉你不知不觉犯下的错误,甚至可能把引你为知己。长期尊敬别人后,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恭敬谦虚,退一步,可以减轻敌意,可以防身;进一步,可以增长见识,结交朋友。当然,恭敬谦虚应该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而不简单是一种交际攻防术。正因为如此,孔子考察人特别注意你是否从内心是恭敬谦虚的。怎样考察一个人的恭敬谦虚呢?把他调到你身边工作,当秘书,当助理,也可以作机关办事员。许多人的恭敬谦虚是功利性的。初次见面,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双方都尊敬有加。长期相处,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候,何况也慢慢地看出对方的水平和前途来了,就容易失敬。因为缺乏发自内心的恭敬谦虚,这种人的前途是有限的。

3、烦使之而观其能。

又忠,又敬,但仍然不见得可以委以重任。这时候就需要烦使之,即派他去救火,解决紧急困难的问题。先从一些较小的事情试起,例如,一个市场上的经销商集体被竞争对手拉走了,供货商突然联合提价了,职工联合请愿要求赶走某位车间主任了。然后,再试探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例如考察新的项目,开拓国外市场等。具体安排什么工作,既需要看机会,又需要看他本人的专长。但领导心存一念,就可以用“烦使之”的方法考察其能力。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又忠,又敬,又能,总该可以了吧。孔夫子认为,还不够。一个人可以顺利地处理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但是,要提拔重用,就意义着他要面对许多不熟悉的事务。西方管理学有一个所谓“帕金森定律”,其中提到,人常常被提拔到他不能胜任的位置上。低一级岗位失去了一个能干的管理者,高一级岗位多了一个无能的管理者。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要靠孔子的这一条。有心人不但关心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还关心别的部门的事,上级的事,关心企业的事,关心做事情的一般规则和智慧。这样的人,一旦突然被问到某个非专业范围内的事情,他的回答也能有头绪、有思路。这就叫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又忠,又敬,又能,又知,还不行吗?孔夫子认为,还要考察信。信,是口头条约,口头承诺。中国古人特别重视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诺则已,诺必兑现。现代法律社会重书面合同,不重口头承诺。所以,许多人滥用口头承诺。但是,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如果每一个命令,每一个行动都需要详细的书面合同的话,这企业的运行成本就太高了。上级有诺必兑,下级会产生信赖感,领导成本会降低。下级有诺必兑,上级会愿意重用。那些滥用虚诺假信的人,迟早会被别人看透,抛弃。问题在于,如何考察一个人是否信义如山?固然可以从一些小事上看,但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例如,一个工程预定9月份交工,但7月份一场特大洪水阻断了交通,破坏了许多设施,花了整整一个月才恢复施工。作为项目经理怎么办?当然可以说,我们遇到了不可抗力,要求工期顺延,甲方单位也无可奈何。但是,一个信义如山的经理可能会把压力留给自己:加班加点干!花代价增加人力、物力干!显然,这样的经理更让人放心。在实际工作中,完不成任务的永远有理由,完成任务的永远没理由。没理由的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有理由的是千方百计制造困难。作为上级领导者必须清楚这一点,奖励提拔那些从来不说二话的人,而不是奖励提拔那些总是把困难摆到领导面前,再去完成任务的人。否则,就会鼓励部下投机取巧,制造困难。

作者:韩德强 管理专家

韩德强,1967年7月生,浙江绍兴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MBA讲授《企业战略管理》以及《管理学》两门课程。演讲深入浅出,风趣生动,逻辑严谨,充满激情,很可能是中文世界里最出色的演讲大师。清华大学卓越总裁班最受欢迎的讲师。曾连续七次为中国广州核电集团EDP培训授课。还为航天科工集团、赛特集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等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