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马云的诅咒

人们非议过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团队。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传奇应归功于一大群优秀的阿里巴巴人。而这群一度叱咤风云又特立独行的阿里巴巴人聚拢在一起,又自应归功于马云创建的独特价值观。

究竟马云施了什么魔咒,使那么多优秀的人能心甘情愿地甚至是降身份、降收入去跟他捕捉一个在当时还非常遥远的未来?

一面“阿里发发”的红色旗帜悄悄挂在了阿里巴巴公司杭州总部内。尽管很多人都不知其何时出现。但是,这两个“发”字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里即将诞生的1000个百万富翁。

10月7日,当台风“罗莎”登陆杭州的时候,我赶到了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此时,阿里巴巴B2B公司赴港上市的大局已定。尽管受访的各级别人士都不愿意谈到上市的任何细节,但对阿里巴巴的分享机制和1000个百万富翁的计划都用各自的方式给予了肯定。

就在本文即将截稿的时候,10月15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开始首次公开发售(IPO)的路演,计划发行8.59亿股股票,发行区间在10~12港元,占扩大后总股本的17%。此次IPO融资额预计达到13.2亿美元。

对于一个仅仅只有8岁,目标是要做102年公司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成绩。

对阿里人(而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人)来说,上市也许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在阿里巴巴,只有工作满3年的员工才有资格称为阿里人。而对工作满5年的员工,阿里巴巴有一个更有特色的称谓:五年陈。作为纪念,成为五年陈的员工,都会得到一个刻有自己名字送出的白金戒指。

上市前夕,阿里巴巴平静得有些不太正常。每个人都按部就班,似乎没有人对即将到来的巨额财富给予太多的关注;每个人都一如既往,丝毫没有一夜暴富的兴奋。

在成功与财富面前,阿里巴巴保留着一丝可怕的冷静。

恰恰是这种冷静,让阿里巴巴在8年内从18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级互联网企业。

有人非议过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团队;有人非议马云善于炒作,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马云的管理艺术。阿里巴巴的一切正符合向新经济投资的至高原则:只要有一流的团队和管理,你就成功了一半。

马云对自己的团队十分自豪,他说,“我最骄傲的是我们的人,其次是我们的投资者,最不骄傲的是我们的网站。”

沉迷于武侠江湖,曾在自己名片上只留下“风清扬”三个字的马云,究竟是如何将代表自己价值观的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咒语般深植于阿里巴巴7000名员工的脑子里?

从整风到开荒

★时间:1999~2001年

★一级魔咒: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背景:

1999年初,在北京互联网界没有折腾出太大响动的马云,带着十几个年轻人和50万元砸锅卖铁换来的创业资本,回到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在这些人当中,一部分是当初和他一起从杭州北上创业的伙伴,一部分是从北京拐来的。

之所以说是拐来的,是因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走到一起非常偶然。有人是因为在广告公司上班,去马云那里拉生意,生意没拉成,自己却入伙了。有人是记者,对马云的公司作过一些报道。有人喜欢泡聊天室,认识了几个马云在北京公司的人,对方邀请来杭州创业,就来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却在杭州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了一个电子商务的大饼。简单地说,阿里巴巴要做的只是一个平台,用互联网的力量减少商务成本,撮合生意成交。从所有企业减少的商务成本中,阿里巴巴分享到其中的一块,成为它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来源。仓库?配送?采购成本?见它的鬼去吧,这些困扰电子商务人的问题统统跟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关系,这不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决不会成为它的负担。当时,在B2C市场可以学亚马逊;在C2C市场,eBay已经颇具规模;而B2B即使是在美国都没有成功的先例。

“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说好,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会是我们的了。”马云有些独断的性格和他在这个团队中的绝对威望,让他们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

★修炼过程★

一百年前通用电气生产电灯泡时,它们的使命是“让天下亮起来”;迪斯尼乐园创建时的使命是“让天下的人开心起来”,做的都是开心的东西。马云提出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让阿里巴巴一开始就具有了世界级的基因。

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不仅笼络了随同马云创业的17位绿林好汉,还吸引了众多高手的加盟。

1999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成立后,瑞典银瑞达公司的副总裁蔡崇信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和马云谈了4天后,蔡崇信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马云求之不得:“好!你来帮我管钱。我不会管钱,我最多管过200万元人民币。”蔡崇信的加盟增加了阿里巴巴的说服力(蔡崇信目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牵头,瑞典银瑞达公司等联合向阿里巴巴投资500万美元。随后,阿里巴巴又从软银孙正义手中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

作者:张嘉仪 初入职场

职业经理人,5年国企、8年外企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