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一品系列之二十二 张学兵:律师要有社会责任感
——张学兵赵民对话录
编者按:“正略一品”系列视频访谈,是由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在2007年8月发起的,与著名企业家、学者等各界名人的对话专栏,以播客和博客的形式,每周推出一期。“正略一品”以“管理人生”为主题,探究成功人士如何成功管理创业、如何成功管理公司、如何成功管理事业、如何成功管理自己的人生,其中不乏凝结人生智慧的经典语录,以及各界名人对热点事件的精彩点评。“管理人生,成功人生!”,“正略一品”希望能够带给那些正在奋进中的年轻人一些启迪。
观看本次访谈的视频,请点击:http://you.video.sina.com.cn/zhaomin
赵 民: 感谢你抽出时间来跟我们聊聊你的过去和你的创业管理,我这个播客叫《正略一品》,主要谈八个字“创业、管理、成功、人生”。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从现在的角度去看,看你当初创业的时候,你毕业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经历或者是什么事情,对于你现在做企业、做管理有什么帮助?
张学兵:我是1988年研究生毕业,今年整整是20年,今年是我毕业20周年,也是从事这个职业20周年。我是1992年底开始筹办我们中伦律师事务所,93年开业,所以今年也是我们事务所开业15周年。所以今天聊起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
赵 民:是一月几号?
张学兵:我们开办日是1月18号,就是前天,前天事务所的合伙人还聚一聚,最近时间太紧张。谈起创业的问题,似乎有点儿遥远。实际上我觉得从我从事律师业务,是从我研究生毕业之后调到司法部,到了司法部直属的一家事业单位,叫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在那开始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第一份专职律师工作,也是一个准国家公务员性质的工作。在那工作了四年半,应该说在那个单位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有很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上的提高。但是毕竟是在一个很传统的机构里面。所以说那个单位,与其说像一个律师事务所,还不如说更像一个机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个年轻人萌发一种冲动,我们有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开一家律师事务所。我们绝对不是说,我们想赚多少钱,客观讲,不是一个钱字,而是一个梦想。所以说当时几个年轻人,五个人,更多是怀着这样一个愿景,一个想法,一个冲动,产生了这样一家小小的律师事务所,一直到今天。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你的追求到底放在什么点上,是放在谋生的点上,挣一些钱的点上,还是放在相对更高的点上,这个很重要。心有多高,可能你实现的境界就有多大。对年轻人有所启发的话,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志向看的更长远一点,这样取得的进步才能更大一点。
赵 民:做律师会不会存在一种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就是有时候打一场官司,你收费很低,但是你代表的一方是弱势,或者代表的一方是中国,会有一些同情心,或者是良知在里面,但是收费方面会有一些困难。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因为是和你的梦想有一定关联的,你又如何来处理的呢?
张学兵:律师的社会责任和他的内心追求成功,或者说欲望实现之间,难免存在一种冲突。最近我在看一本书,这本书借《色戒》这个电影,谈到欲望的冲动和社会责任承担的平衡问题。就是说每一个企业家的成长,如果没有原动力,没有利益最大化原动力的追求。不可能不断的去更新、去努力。但是如果这种欲望的闸门彻底放开,没有一个约束、没有一个道德、没有一个法律约束的话,也是很可怕的欲望闸门,一发而不可收拾。律师确实在这个问题似乎矛盾更大一些,我们经常会看很多律师愿意接大标的案件,很多律师站在利益冲突的双方中,代表着某一方,站在社会评价两方,是违约的一方,是非道德的一方,是得不到社会正常公正评价的一方。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讲,即使是违约的一方,非道德的一方,违背合同的一方,他也享有依据法律去保护他权益的权利。律师在这两者之间,取一种平衡。当然我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之中,我们也不断的告诫自己,也不断告诫自己的后辈们,律师不是企业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律师不仅在于赚了多少钱,更多的是在于他通过他的公诉、他的努力,对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政治的文明起到哪些价值。如果仅仅看律师对经济的贡献,在这个社会上它的贡献和企业家比起来,微不足道。我们现在社会上,包括其他的阶层,对律师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片面化,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来改变对律师的认识。结论是什么呢?我们不可能不去追逐一些我们经济利益的实现,但是有底线的。有两个底线:第一个是法律的底线,我们要在法律的范围内去维护我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是说非合法利益,我们不可能去维护。第二个底线是道德底线,就是说我们希望律师这个群体,他的道德操守,一定要高于社会的平均线,他应该是社会上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应该是金字塔尖上的。
赵 民:这样的价值观念也好,理念也好,职业操守也好,是不是在小学、中学或者大学读书成长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教育,或者是在学校的教育,或者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