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渴望成功,为了取得成功不惜付出艰辛与代价,但遗憾的是:除了那些有智慧的人之外,绝大部分人都或者是浅尝辄止,或者是在傻傻地付出,在迷茫中失去方向,甚至在迷失之后与成功擦肩而过、背道而驰,在错过之后徒增懊恼,但任何追悔都不能挽回已经流逝的光阴。
须知:导致成败的分水岭,是在努力过程中有没有分清主次、本末倒置,在努力的过程中是保持理性与智慧,还是成为“一介莽夫”。
人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的。不管外部的世界如何,内在的因素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素。意愿、期待、游移、决断、坚韧与持续,只有将意愿转化为行动,现有状态才能朝期待的方向转化,来自自我的因素才是决定成败的核心要素。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人而言,至少有三个因素是以一己之力很难改变的:外界的客观环境,既已形成的制度与氛围,以及别人的思想与观念,对这三个因素,只有在适应之中融合,在融合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并加以利用。
任何时候,阻碍自己的除了客观能力就是主观心态。比如积极进取是因为内心渴望未来会更好,希望主动权更多地由自己决定,把未来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
虽然说服自我、改变自我与超越自我都很困难,但只要具备相应的强烈意愿与持续行动,相对于以客体身份去面对客观因素,还是相对具有可行性的。
人真正可以改变的是自我,提升自我能力、增强主观意愿与信心,融入更愿意互帮互助而不是彼此拆台竞争的环境之中,化繁为简,简单重复自己最擅长的那些点,将自身优势转变成为影响力,这个过程也就是逐步接近成功的过程。
心理懈怠的核心是由于担心遭遇挫折,怕输得失去现在好不容易所得到的状态、怕输得失去颜面,或者是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所束缚,内心还没有准备好改变,或者因为对舒适的状态的依恋,或者是由于对未知未来的恐慌。其实都是内心的力量在起作用。
据说对驴子的激励,就是在其眼前挂上一根稻草,让其既吃不到又永远保持希望,当然更高明的激励是让其偶尔吃得上,然后产生期待并保持继续前行。
所谓吃得上是保持节奏与打乱节奏之间的切换,让被激励的人永远找不到安全的节奏感,同时又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而很多人都是在这种是坚持与放弃之间摇摆中承受痛苦的。
激励是现实生活中不变的主题,激励者与被激励者之间,就是那种心理博弈的过程,有些人认为“与人斗,其乐无穷”并乐此不疲。因为人的内心情绪总是会存在希望、渴望、失望、绝望之间的转变。信心就如手机上的电量,满满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一旦有残缺就会变得恐慌,所剩余的电量越少就越是会恐慌。
有些人习惯于给自己设定“假想敌”,将战胜假想敌作为成功的标准,这在本质上依然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因为假想敌充其量只能作为自己的标尺与自我激励的工具,自己的成败通常都只与自己的状态有关,而与任何假想敌之间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人最悲哀的就是固步自封,给别人的感觉是刚愎自用,任何固步自封与刚愎自用的人,其实内心都是很脆弱的。对自己则是极度缺乏自信心,怕自己一旦认错,或者做出改变,就意味着自己的“三观”体系坍塌,让自己没有丝毫立锥之地。其实这是基于缺乏变通,而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假如不能尊重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就会给别人造成胸襟狭小、唯我独尊的印象。事情的逻辑往往是你越是把对方当回事,对方就越是会把你当回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如照镜子,尊重别人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能量就是在这种呼应中彼此传导的。能容人并不意味着自己无能,反而是证明了自己的智慧。
把心态放得平和,就会把意愿转化为冲动,把冲动转化为行动,让自己的意志成为行动的润滑剂与加油站,奉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准则!如此才能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转变成为确定性,把自身特色转变成为优势,用优势整合资源,以资源形成胜势,收放自如掌控节奏,让自己舒舒服服地靠近成功。
不管是对现有状态的依恋与无奈,还是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的焦虑与恐慌,都是影响决断与行动的重要因素。因为假如只有内心的冲动,却什么都不做,即使有再多的胜算都是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