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合德确确实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土中无水,变成焦土了,它怎么长养万物?那么,水的流失呢?当然要在土那里找原因。土不但长养万物,而且藏纳万物。土所藏纳的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藏水。土不藏水,那水当然就会流失。水土合德,就是雨水下下来,能藏纳在土里,这个有大用场,植物靠什么生养?就要靠这个水来生养。
对应到社会,水就是人们的行为,土就是社会群体,个人漫无边际的行为是不能给社会做出有形成绩的,如果需要得到社会成果,就需要群体的有意识的行为,一个团体能达成一致的行动,就是社会从团体这个微观角度的水土合德。
一个团队怎样会达成一致的行动?归纳起来就是五种:一是威权型,通过威权强制团队统一行动;二是指导型,也就是通过最有效的服务让团队有一致的行动;三是博弈型,通过团队内的博弈达到非稳态的平衡,使团队对外表现为统一的行动;四是协作型,通过严丝合缝的协作对外表现为有序的行动,这是动稳态平衡;五是风俗习惯型,遵从一致的风俗习惯使团队的行动带有鲜明的印记,这是静稳态平衡。当然对于一个具体的团体,达成一致的行动,可能会是五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划分其类型,要看是以什么方式为主。一般来说,在应对变化方面,威权型效率最高,博弈型效率最差,协作型最敏感,而风俗习惯型最不敏感,指导型适应性最强,协作型适应能力最差(但在各方条件具备时,协作型是效率最高的);在封闭环境下容易形成威权类型,在开放环境下易形成博弈类型,在效率的比较下,这两类型都会向协作型或指导型演变,而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则会演绎成风俗习惯型,这种静稳态平衡是较为稳定的类型,但如果长期封闭则容易蜕化,蜕化到极致则在外部催化剂的作用下,团队往往会瞬间走向崩溃。
对于社会而言,每个能达到一致行动的团队就可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其范围是在不断调整的,同时,划分团体的边界,可以定义不同规模级的团体,例如界线划分到国,这个团体就是国家,界线划分到企业,其团体就是企业。因此,研究团体的水土合德,非常重要,是一个复杂而意义重大的课题,本文关注的是类同于企业层面的团体,并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单个人为何认同团体,成为团队的一员;二是团体如何才能不蜕变为社会的肿瘤;三是团体的高效从何而来。
单个人为何认同团体?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一是社会现实的修剪,使这个人认识到认同这个团体是最佳的选择,这样的途径形成的是较稳定的团队;另一途径是此人被逼到墙角,除了选择这个团体别无选择,大多数人是因为这一条而被团队接纳的,只是有的人能感觉到这种逼迫,有的人只是觉得别无选择。而就一个团体而言,对团体的认同并不会齐步走,千遍一律的,只能从团体的角度来评价,个人一般会有这样五种认同状态:被强迫,认同于一线,窄幅范围认同,宽幅范围认同,不认同。被强迫是指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屈于威权而认同;认同于一线就是非黑即白,没有缓冲;窄幅范围认同,就是能经受得了一定的干扰;宽幅范围认同,就是无所谓,看似很能经得了干扰,其实离不认同已经很近了;不认同,就是已经准备离开团体,只是迫于环境,会上演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一个实际的团体会是由此五种状态的人组成的,一致行动的效率取决于两点:一是不同状态人的比例数;二是团体的行动处于其定位于社会协作中的地位。
团体如何才能不蜕变为社会的肿瘤?商业的基本规则在于各方在整个市场的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赚取合适的利润。当试图总从别人的腰包中掏取自己的利润时,它破坏的是整个商业运作的规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团体能否具备持续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能不能在价值链中建立自己真正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团体存在和扩张的基础为:一是相比较而言,比其他的竞争团体更有效率;二是需要其服务的客户规模比别人更大;三是在价值链中定位好,处于不可替代的环节,且具有稳定整个价值链的功能,重建同样的团体代价会更高。如果是这三条基础一条也不占的团体,就会被吸收分解,自然进行解体,参与社会良性新陈代谢。
然而,会有一些团体蜕变为社会的肿瘤,在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后(特别在信息化水平高和存在人心求变的双重条件下),才会被新陈代谢掉。成为社会肿瘤的团体通过三条途径使得象癌细胞一样消耗掉巨大的社会资源(当造成损失超出社会承受力时,就引起经济危机)。第一条途径是崩溃性集资,利用人们的贪婪,以远高于实际的投资回报吸引人们进行投资,其实质却是用时间货币压榨空间价值,用资金流水来掩盖内在的空虚和贫瘠,以通俗的话讲,就是以后期加入的投资来回报先期加入者,这样,使得先期加入者即使意识到真正的风险往往也会被绑架,成为为虎作伥者,但当其成长速度一旦不能支持付出项时,则会一夜之间轰然倒坍,这条途径往往是空手套白狼的人喜欢用,具体表现形式却多样,然而只要把住一条判断标准就可识别:其用于赢利的产品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如果是因为想投资赚钱而使人感兴趣并一次性软强迫购买若干年的用品,则是一定会走向崩溃的;第二条途径是以有价值的作幌子,真正执行的却是双重标准,这往往需要具有相当实力的团体才能实行,因为即使凿穿其真面目,以实力为基础,其还是会用以偏概全的事例掌控宣传阵地为自己狡辩而吸引很多追随者,从而毫不心虚地推行双重标准,在没有普遍性的灾难后果出现之前,会蒙蔽很多人跟随和向往,而一旦出现普遍性的灾难后果,会随着实力的迅速消解而走向没落,识别起来也很简单:观其言、察其行;第三条途径以道义来裹胁众人,行的却是损人不利已的勾当,这往往是以前的实力老大,由于信义尽失或变为盲人瞎马,走向没落之际,行此以挽救自身,以减缓其没落的速度,而这种行为却容易拖下很多陪葬者,这是最难于避免的社会肿瘤,唯有记住两点可能或有帮助:一是不被道义蒙眼、从理性判断其对未来的把控是否正确,二是牢记同样的损失对己是事关生死而对其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