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计划质量目标实施状况报告
(2008-1-1至2008-12-31)
2008年是建厂投产后的扩张性招聘期,全年净增人员55人,员工总数由370人增至425人,人员总数接近饱和。
2008年人员变更的一大特点是新招人员和离职人员都比较多,员工流动性较大。除去3名日方人员的轮换外,实际新招90人,离职35人,净增55人,全年员工离职率为7.61%,新员工比率(新员工指进厂不足1年的员工)为18.82%,员工增长率为14.86%。各项数据表现正常,显示出公司快速成长过程中的活力及问题。人员流动的月度变化请看表1:
表1:新增人员和离职人员变更一览表:
人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新招人员
离职人员
从人员构成来看,副科级以上增加15人,普通管理人员增加2人(审计员和保安各1人),食堂减少2人,营业员减少4人,技术员(包括研发部、技术部和生产技术部)增加5人,采购员增加3人,质量人员增加3人,测试工增加6人,生产管理员增加2人,仓库增加4人,生产工人增加33人。在大量增加员工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管理人员数量的控制。但生产工期的紧张导致了车间人员需求旺盛,自第二季度开始,生产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也陆续开始了“两班倒”工作制,部分设备是“三班倒”工作制,工作班次的增加意味着需要补充更多的人员,又因为本阶段的人才离职率较高,所以人才需求非常紧张。
表4:2008年招聘岗位明细
招聘部门
招聘岗位
申请
人数
批准
人数
试用
人数
实招
人数
备注
综合办公室
审计员
1
1
1
1
综合办公室
基建
1
1
1
SBP调入
综合办公室
巡逻
1
1
1
1
SBP调入
综合办公室
翻译
1
1
1
1
已于8月离职
国际营业部
司机
1
1
1
1
冶矿工程部
营业员
1
1
1
1
已于11月离职
技术部
技术
1
1
1
1
新学生
技术部
高压电机工程师
1
1
1
1
电机工程师转做电气技术员
研发部
电气技术员
1
1
0
0
研发部
设计员
4
4
4
4
新学生
国内采购部
焊接采购员
3
3
3
3
2名新学生
质量保证部
翻译
1
1
1
1
质量保证部
质量管理员
2
2
2
2
1名新学生
质量保证部
检查员
3
3
3
3
SBP调入2人
生产技术部
电工
1
1
1
1
SBP调入
生产技术部
焊接技术员
1
1
1
1
生产技术部
铸造技术员
5
5
5
5
4名新学生
测试部
测试工
4
4
4
4
SBP调入1人
测试部
技校生
3
3
3
3
生产管理部
成本核算
1
1
1
1
SBP调入
生产管理部
仓库保管工
3
3
3
3
2名员工家属
生产管理部
生产管理员
2
2
2
2
1名新学生
生产部
副部长
1
1
1
青岛荏原调入
生产部
内勤
1
1
1
1
员工家属
生产部
装配钳工
8
8
6
6
另借SBP 2人
生产部
加工中心操作工
6
6
6
6
生产部
车工
11
11
11
11
生产部
动平衡操作
1
1
1
1
生产部
配管焊接人员
10
10
9
9
含5名实习生
生产部
钻床工
4
4
4
4
马策调转
生产部
物流转移
2
1
1
1
生产部
铸件清理工
2
2
2
2
生产部
天车工
4
4
4
4
SBP调入2人
生产部
喷漆工
1
1
1
1
补缺
生产部
喷漆辅助工
2
2
2
SBP调入
合计
94
94
85
90
从招聘计划来看,2008年批准招聘人数为94人,实招人员90人,人才需求质量目标完成率为95.7%。未满足的主要是配管焊接和装配人员,装配人员在借调人员的帮助下已不再紧迫,4名技校学生加入了焊接实习工作中,但对于紧张的生产任务来说,短期内的帮助不大,09年仍需要继续网罗符合公司严格要求的焊接人才。由于并非所有新增人员都完全按照程序计划进行,所以招聘明细中的数据与实际增加人员有细微出入。
人才需求目标的实现并非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完美,2008年人员变更中值得重视的是离职率和新员工比率问题。
7.61%的离职率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并不算高,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对国内156家外资企业的离职率做了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2005年外企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16.5%。《2007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也显示,员工离职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离职率最高的是传统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相对)中的操作人员,比例高达31.5%。作为中外合资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我公司合理的离职率范围应该在5%—10%之间。18.82%的新员工比率是和离职率相关的,新招人员约有1/5是弥补离职人员的空缺,2/5是由于业务增量,2/5是新招学生储备人才。人员流动过低的企业会丧失吸收新鲜理想和人才的活力;而离职率过高则不仅会导致离职成本、重置成本、培训成本、时间成本的增加,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体经营停滞。
具体分析我公司的离职状况,在离职的35人当中,有10人是进厂三个月内离职的,原因主要是不能适应工作或无法办理签订劳动合同手续,他们的离职对于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损失,但说明在人员需求急迫性的情况下招聘准确性很难保证。其他离职人员中,技术员4人,生产工人10人,营业员4人,食堂2人,质量2人,翻译2人,采购员1人,对于这些人的离职原因各不相同,除3人因工作表现差或违纪被公司辞退外,有的是希望在离家更近的地方生活工作,有的是对现状不满希望考研或者转行,有3名老员工希望回博泵工作。当然员工的辞职不排除对待遇不满,同时不少人私下里也流露出对其领导的不满。比如管理措词的过于尖刻,工作安排的混乱,对员工缺乏关怀和理解,不能客观公平地对待下属,领导的这些行为都会严重打击下属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动摇了员工想继续留在公司的初衷。
领导职能部门不能只是向人力资源部要人,更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关怀来留人。留不住人与待遇有关,但更多的时候在于工作不如意。虽然各部门都希望通过激励、督促提高生产效率,但人性化的管理必不可少。特别是一线生产工人,他们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工作对生活的挤压较重,很容易产生疲倦,换工作、换环境成为他们的无奈选择。
人员流动也是结构性人员调整的过程。一线工人的大幅增加,技术、质量、测试和外协指导人员的小幅增长,管理、营业和后勤人员的稳中有减,使得公司的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在2009年度需要着重加强的是对于新员工的培养,使之尽快成长为可胜任工作的人才。另外人力资源部也应当与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预防3—5月份的人员离职高峰的出现。
200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