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比自己想象的更有魅力
——怎样开发自己的潜能
阅读提示:
文章内容分三个部分:
一是关于潜能、智慧、潜意识和隐性知识的认识
二是讲述一个可以让人直观感悟到自我潜能的生活故事
三是引用部分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一、
潜能不等于智慧也不等于潜意识更不是隐性知识
有人把潜能等同于智慧,或是把潜意识等同于潜意识,或是把潜能说成是隐性知识,这是不正确的。
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一般的说,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潜能的,有的话也是遗传遗留的、或者是胎教促成的。也有人认为潜能即是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量。
智慧虽然也是一种能力,但不是潜能,更应该表述为显能。智慧表现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判断力、记忆力、想象力、忍耐力与审美能力等。智慧是一个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优良以及产生的功耗比较大的描述。无智慧的质点组合搭构成某种空间结构,在外力场作用下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方向运动,同样质点数的情况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内耗与功效的大小决定了系统智慧的高低。结构越合理,内耗越小,功效越大,系统的智慧越高,反之越低。智慧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局限用于人类,任何物体组成的体系都有智慧,只是高低不同。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这一讲法是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也有人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把潜意识等同于潜能。
至于隐性知识,它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在于: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技巧,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被他人学习;而对于显性知识,人们则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
科学研究表明:在低等动物中,动物的器质结构差异决定了某些动物即使通过训练也不会具备某些技能,就如家犬很难被训练成优秀的猎犬一样;但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其器质结构的先天差异是十分微小的,这就好比一个搬运工和一个学者,搬运工成不了学者并不是先天决定的不可能,而是后天的不修为造成的。
人脑的潜能:
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人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1000万册)的500倍。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10%。
人眼的潜能:
人的每只眼睛有1亿3000万个光接收器,每个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个光子(光能量束),可区分1000多万种颜色。人眼通过协调动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以超级精度对一幅含有10亿个信息的景物进行解码。要建造一台与人眼相同的“机器人眼”,科学家预计将花费6800万美元,并且这台“机器人眼”的体积有一幢楼房那么大!
二、
人,其实比自己想象的更有魅力
记得自己每次沿着城外一条宁静的大路散心的时候,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到达“一定”的距离,然后自然而然的返回。并非刻意求之,而是我的身体根据自己的体能所发出的信号来自动调节的。每次散步,在走到“最远处”时,抬头望去,前面总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大路。我知道,其实它的尽头是高速路口。或许是生物时钟的调节作用,每次散心时所走的路和所到达的距离都是差不多的,因此我时常想这可能就是自己能够“达到”的距离了。所以有意无意的我每次都是在此折返,从未想过再多走一步。然而今天,我一路走来,一路思索;一边思索,一边前行,脑子里只有对一系列答案的寻寻觅觅,根本就忘记了距离是什么。就这样,当我“醒悟”过来时,我发现,我已经到达了高速路口,这条大路的尽头。时间好象飞逝一样,让我无丝毫察觉,可体能似乎也未有不适应的疲劳反应。我看看高速路上的车来车往,再回头看看“遥远”的大路,心中不免慨叹,原来自己比想象中的我更有“魅力”!正如电影里的周星驰说的那样“我真是太佩服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