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后的管理整合与集团管控思考

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后的管理整合与集团管控思考

文/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2009年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集团在日照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至此,这场纠结了近一年的博弈,以山东钢铁集团的胜利收场。随着山钢集团与日钢集团签约的尘埃落定,国内又一个钢铁巨头横空出世。

据相关数据显示,重组日钢后,山钢的产量将达到2931.29万吨,按照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排名来看,山钢一跃成为探花。而根据最近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来看,山钢和日钢营业收入之和高达1676.92亿元,仅次于钢铁行业中榜首位置的宝钢的2468.39亿元,略胜河北钢铁集团得1670.33亿元,高居第二位。从帐面上来看,这次重组初步达到了目标:积极推动行业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实现产业调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本次省内重组行政性影响颇深,与之相伴的就是缺乏市场化的融合,从而在后期管理上存在一些壁垒和困难。同时,由于本次重组包括以前莱钢、济钢组建的山钢都是一种资产性重组,各钢铁控股集团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其后期的管理整合难度不小。

那么,该如何评价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的重组?仁达方略基于对钢铁行业的长期研究认为,本次重组在战略布局上成功的,后期整合仍需要下功夫。

一、战略布局上是成功的

山东钢铁行业的整合之路并不平坦,从2006年山钢“呼之欲出”到2008年初最终挂牌,经历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再到现在成功重组日钢,步子走得很艰难。而且,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山东钢铁集团并没有像日照钢铁集团一样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盈利,这多少让人对重组后的企业前途有些担心。不过客观地评价,在中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低,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是大势所趋,以及产业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三重背景下,山东钢铁集团的整合在战略布局上是成功的。

今年年初,山东省发布山东省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指出,截至2008年底,钢铁产能10万吨以上的企业约60家,粗钢产能20万吨以上的企业约20家,其中1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山东钢铁集团、日照钢铁、青岛钢铁、潍坊钢铁、泰山钢铁、淄博南金兆集团、鲁丽钢铁、富伦钢铁、寿光巨能特钢、广富集团等。但是产业集中度较低,2008年新组建的山东钢铁集团粗钢产能仅占全省粗钢产能的40%左右,与鲁政发〔2007〕83号文件关于占70%的目标有很大差距。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对产品市场以及原料资源的控制力和定价权,所以山东省要继续通过联合重组组建大型钢铁集团,并提到要加强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由此可见,山东省对于钢铁工业的规划有着明晰的思路。其实,2008年3月2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已经成为省内钢铁重组的一个范例。山东钢铁重组不是济钢、莱钢两个企业之间的重组,而是省管国有产权重组,是国有资产整合后重新成立一个公司,产权建立在资产纽带基础上,政府是大股东。重组方案显示,首先成立国有控股的山东钢铁集团,将济钢与莱钢两大集团资产全部划转归名下,而济南钢铁、莱钢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仍分别属于两个集团,法人主体地位不变;山东钢铁集团将围绕两大集团的核心优质资产进行调整,实行主辅分离的改革,由山东钢铁集团直接控股两家上市公司。

时隔一年,山东国资委再次力主组建大型钢铁集团,几乎以同样的方式重组民营大佬日照钢铁,进而组建起跻身国内第一梯队的钢铁集团。一则可以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尤其随着外资进入,以及面临世界市场的竞争,组建大型集团,有利于发挥集团公司优势。近年来,低廉的进入成本强烈刺激了国外钢铁企业的并购欲望,世界钢铁巨头对国内钢企忽视眈眈。米塔尔斥巨资收购华菱管线就是试水之举,其野心并不仅仅在此,还对中国二线钢企垂涎。大量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将直接影响中国钢铁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产业安全。在此背景下,以山钢重组日钢为代表的国内钢企重组,有利于提高对抗外资的侵袭。二则能提高对产品市场以及原料资源的控制力和定价权,能够降低原材料成果;三则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制胜机会。所以,从战略布局上来讲,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日照钢铁是很成功的。

二、重组后应加快整合价值链

对于这次钢铁业的国进民退,不少专业人士颇有微词。原因之一在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山东钢铁集团自去年整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有限公司以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高达10多亿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日照钢铁早早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实现了高额盈利。为什么二者效益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仁达方略认为,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肯定是日钢集团在价值链条上某个环节上做得比山钢集团要好,采购、研发、销售、渠道等环节都有可能。实际上,作为民营企业的日刚,市场化运作可能更为成熟一些,况且拥有得天独厚的临港优势,所以效益好也属正常。日钢的优势,正是山钢需要借鉴和利用的。对于重组后的山东钢铁集团来说,如何加大价值链整合力度,取长补短,真正发挥重组优势实现效应,是亟需应对的新课题。

作者:王吉鹏 管理专家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内知名管理咨询专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人民大学、北京大学MBA学院企业文化专业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实证研究与咨询实践,战略型企业文化理论的创立者,国内首套企业文化综合评价系统开发组组长。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深度把握现象和规律,将管理思想与企业实态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