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企业管理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关于管理,早就管理学没有诞生前就已经存在数千年了,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都是关于管理的学问。无论管理科学多么发达,都离不开身、家、国、天下。
  
  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组织,基于市场经济而生存和发展,其经营管理中的学问无非都来自身、家、国、天下。但是,由于我们传统的家国文化中没有企业或公司这样的组织,于是中国人面对企业的时候,似乎一下子都懵懂了,觉得我们的老祖宗没有给我们留下管理的学问,就古脑儿钻到西方的管理理论和学问中去,谁知道看似营养丰富的大餐,中国吃下去愣是消化不了,像吃石子一样,吃下去什么拉出的还是什么。于是才开始反思,难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对企业管理还会没有用吗?
  
  中国把一个泱泱大国井井有条地治理了五千多年了,而西方的管理科学也才投石问路般地琢磨了一百多年,怎么可以后来居上,占尽管理的风头,有这种可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想到了曾经一度比四书五经还重要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于是就有了本文的题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是现代科学的基础,而数学则基础的基础,一切的推论和结论都要能用数学的方式计算,这才是科学。在此我们撇开数学不谈,直接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角度来解读管理。
  
  一、管理中的物理
  
  也就不过经历了一、二十年,中国的企业界不再对迷信西方的管理科学了,因为它解决不了中国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中国的企业界和管理传播界最终又不得不回到国学中来了。但问题似乎依然没有解决,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传统的理论和西方的理论都是同一水准上的,相当于一个的左手和右手,左手干不了的事,右手未必干得了。说白了二者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和物理模型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对管理世界一知半解基础上的。
  
  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法制理论是同一性质的学问,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学问。按此理论,把国家或企业当作一栋大楼,每一个都是其中的一块砖。每一块砖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按规定的动作和程序活动,自然天下太平,一切都会变得有秩序了。这样的假定和模型是可以设计和计算出来的,至少理论上是可以用数学来计算的。
  
  而中国传统的理论,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每一等级的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该说的话,去自己该去的地方,如此等等,甚至连穿衣、戴帽、吃饭、睡觉都有规矩。如此人人、事事、时时一切皆有法度,天下自然太平。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物理这样的学问,但采用的依然是物理的方法,将人分而治之。显然,这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最终为了维持这样的法度,只能诉诸于暴力、强权、专制和独裁。
  
  现在企业中,大家都热衷于西方的科学管理,类似部门、职能的划分,制度、流程等方法认上的手段等,其实这也都是物理的方法,无非是把人当作机器、流水线上的作业单元来管理。用这种方式来管理企业,其作用和价值谁都无法否认,而且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
  
  管理总是从物理开始,但是,基于物理模式和物理方法的管理,不是自然的结果在,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从大的方面来说,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管理,在中国表现为专制和独裁,而在西方则表现为强权和霸权。因为一切都需要特定的结构和外力来维持,最终会形成对结构和暴力的迷信,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制造专制,西方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文明同样在制造暴力和强权,路径不同,但结果一样。根本就没有谁好谁坏之分,之所以西方的文明占据上风,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在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美好记忆中。
  
  现在,无论西方的政治也好,管理也罢,都处在同一个执着中,就是利用自然科学中获得的工具和力量,强行制造某种科学的结构和秩序,并用强制力来维持某种结构、秩序和状态。从表象来看,西方人似乎认这壳酒,中国人也正在被迫认这壳酒,但中国人最终肯定不认这壳酒。
  
  但是也要承认,现在的中国,无论是国家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中,还都处于工程师治国和管理的阶段,整个国家的战略和规划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企业管理也是如此。直接消极的作用就是,否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把人不当人看。如此,随着管理的深入,矛盾和冲突会不断加剧,对立和破坏的力量也会不断加大,反制对立和破坏的力量也会水涨船高,当强权和暴力耗散到极限的时候,社会和企业都会处于某种无可奈何的平衡,结果是发展受限。对国家来说,发展到了极限是历史的悲哀,但国家依然会在,只要打破平衡即可;而对企业来说,则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悲哀,这种悲哀意味着一个企业的彻底的破产和消亡。
  
  自然科学无论如何的发达,都是建立在对世界的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的,以物理学为基础的方式和模型往往是用破坏一个大世界来建立一个小世界。以此为基础的管结构、模式、流程,以及一切以财富、物质、技术基础建立起来的管理,需要耗散巨大的资源和能量,当这种耗散不能继续和失去支撑的时候,一切都会像倒塌的大楼一样,重新回到起点。
  
  在此作一个结论:管理总是从物理开始,但仅仅依靠物理的结构、模式和流程只能暂时地支撑一种状态的存在,企业不可能依然这样的力量获得永久的生命力。无论在何时何地,工程师管理国家,是国家的悲哀,工程师管理企业,则是企业的悲哀。

作者:邱旭瑜 中层经理

邱旭瑜律师,十二年法官,十余年职业律师生涯,期间曾担任多家大型企业法务和法律顾问。十余年来一直至力于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创立管理律师专业和发起创立中国管理律师网及珠三角企业法律顾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