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新决策方式:是角度而非专业知识

    决策方式也分两种,一种直线组织的事先假设/逻辑推演,并且一根筋的强调执行。另外一种圆组织的“二选一”,鱼和熊掌的双重诱惑,不懂得选择与取舍,可能两样都得不到。

  即便我们进行了观点与观点之间激烈交锋式的合作(详见《新合作方式:质疑式合作》),并且在交锋中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详见《新沟通方式:贡献式沟通》),依旧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即:在观点与观点的交锋之后,究竟听谁的?通俗点说,我们的船长是谁?

  有人可能会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听管理者或领导者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管理者或领导者是如何产生的?也许有人会搬出一大堆的有关企业治理结构、甚至老掉牙的“中国式接班人”等等所谓理论—-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一个企业组织是如何运行的。坦白的说,制度层面的一些设计,与决策本身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无论是民主决策、还是所谓个人独断专行,都没有告诉我们决策的本质是什么。至少,如果我们相信民主决策优于个人独断专行的骗人鬼话,那么,等同于否定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基本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决策,绝非“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

  那么,决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实,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决策来自看法而非真相”—-这少,在我个人看来,这已经是最接近决策本质的定义了。

  犹如“瞎子摸象”,每个人由于角度的不同,只得到一部分真相。而试图将“部分真相”综合起来获得“全部真相”的做法,恰好混淆了我们得之不易的角度!—-没错,你猜对了!是角度、而非获得全部事实真相,才是决策的本质!其实,这个结论我们理解起来一点都不困难:同一事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它!犹如半瓶水,满瓶角度我们会沮丧的说“只有半瓶水”,换一种空瓶的角度,我们会惊呼“还有半瓶水!”。由于角度的不同,结论自然也是大相径庭甚至相反。事实上,我们忽视了角度的力量,或者说,角度本身也是一种力量。至少,它给了喜欢“面面俱到”的一部分中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顾客的角度—-我们只有站在外部顾客的角度—-才是一种正确的决策!

  l我们的船长是谁?

  当我们谈起“决策”时,很容易落入一个陷阱,即:专业领域里的专业人士,才是带领我们的船长!这个误解如此之深,以至于“外行领导内行”曾经成为了中国时髦的批评语。

  坦白的说,内行领导外行、还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只是个典型的特定环境下的中国式问题。早年共产党内许多大字不识的工农干部革命成功后,一跃从被管理者变身为管理者,成为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典型。通俗点说,如果你想讥讽一个管理者的瞎指挥,最好的一顶帽子就是外行领导内行。不过,这种情景随着知识正在逐渐成为常识,早已是昨日黄花。相反,外行人相对于内行人而言,其优势正在显露出来,包括了他们的视野开阔、不受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灵活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等等。事实上,“外行人”对于组织外部市场的敏感度、而并非组织内部专业知识的熟悉度,恰好使得他们具备了成为一名船长的潜质。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研祥团队》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经典案例:研祥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特种计算机企业,技术门槛非常高,其中招聘人才经历耐人寻味。

  现为研祥集团执行副总裁的樊小宁,当初加入研祥团队时甚至连如何开关电脑都不会。中文专业毕业的他当初面试时,很不自信的问公司掌门人陈志列:“你们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要我来干啥?这些产品和技术我可什么都不懂”。而陈志列的回答却非常耐人寻味:“比你懂行的人我们已经都淘汰了,我们要的就是你这个外行来帮我们做市场”。事实上,正是对于特种计算机技术一窍不通的他,却凭借着其原来在大众消费品领域丰富的市场经验,在短短数年之内,一举将研祥产品推广为国内第一品牌。象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例子在研祥比比皆是。有一名叫李小莉的女孩曾在研祥做了6年前台,后来成长为公司资深业务经理。

  事实上,与其说“外行领导内行”,还不如说“最懂市场的人,管理或领导最懂技术的人”,更为准确恰当!因为无论是樊小宁、还是李小莉,对于特种计算机技术都是一窍不通。

  那么,他们懂什么?他们唯一的长处就是懂市场(其实是懂需求)!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技术在组织内部,需求在组织外部。如果我们假定技术决定需求,就颠倒了最基本的管理次序。事实上,我们只有进行一种角度的转换,即:从外部顾客角度而不是内部技术角度,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需求!这也是许多专利技术发明人的通病:说得出专利的技术性长处,却说不出这项专利技术带给消费者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一个发明人连组织外部“顾客”的概念都没有,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他能够说清楚这项专利带给消费者的好处是什么!至少,“外行领导内行”的经典案例,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们,提了一个醒:基于学历或专业知识的人才招聘,很可能把懂需求、却不懂技术的人,排斥在组织大门之外!

  因此,“外行领导内行”,绝非我们假想中的懂技术还是不懂技术。恰好相反,它的本质是一种角度的转换,即:从外部需求角度/看待组织内部决策,而不是相反。

作者:孙景华 管理专家

孙景华,私人企业,十年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