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把大学生创业这一小小的支流当主流来倡导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9年4月26日)
4月26日,从人民网、新华网看到厉以宁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数据的采访文章:
人民网:如何看待一季度 厉以宁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数据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9193493.html
新华网:厉以宁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数据 缓解就业要靠民营经济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4/25/content_11252851.htm
在谈及当前就业问题的时候,厉以宁讲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或建议,其中讲到:
对于大学生创业要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应该讲,厉以宁的这句话,讲得没有大问题,但是,这句话容易被人解读为:政府应该倡导、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对大学生创业要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因为“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实际上是含有倡导、支持和鼓励的意思。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我4月23日刚撰写和发布了一篇文章:
人民网:让大批大学生创业,不是一条好路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37769/37812/9188558.html
东北新闻网:让大批大学生创业,不是一条好路
http://tech.nen.com.cn/73507854169931776/20090424/2550593.shtml
我在文中写到:
我在海尔集团、清华大学总裁班等很多场合讲《管理创新》课或《精细管理工程》课的时候,常讲到:“如果把国内所有大学里教企业管理的教授拉出来,给每位教授一个企业,让他们创业,不出三年,其中80%的都将倒闭!”
对于我的这一论断,几乎得到了所有学员的认同,这也是一个不用验证的社会现实问题。
既然大学教企业管理的教授,80%的管不好企业,创业难成,那么,大学鼓动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去创业,那必然有95%以上的成功不了。大学生一走出校门就创业,并能成功的,有没有呢?有,但是,那是少之有少的;就像摸彩票一样,成功的几率小得很。
我认为:
政府让大学生创业,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大批大学生如果都创业去了,那么,政府“保就业”的责任和压力就相应减轻了。
大学让大学生去创业,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我国的奥数比赛,奥数比赛对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来讲,是一种摧残;让大学生去创业,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摧残。
依照本人《让大批大学生创业,不是一条好路》一文的观点,我认为:在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上,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要慎谈,不宜把大学生创业这一种小小的支流,当成主流来看待、来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