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两军鏖战,谁也不敢丝毫松懈,否则,就有性命之忧。我们做企业也一样,竞争一刻也不会停止,因此,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否则,我们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目前,我们不仅面临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面临区域之间的竞争,同时,更面临国内产业与国际产业的竞争。每个企业都在打造品牌、加强研发、技术创新、提高管理和资源整合方面苦练内功,力求自己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向大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牌商与加工商、供应商是一个战略同盟
过去的市场竞争,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代企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企业集群与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所谓企业集群,就是由不同的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也可以说,是一个由品牌商、加工商、供应商、经销商及服务商组成的战斗舰队,或集团军。
加工商、供应商、经销商及服务商同品牌商走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企业集群。在这个集群里,大家是战略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个加工商、供应商的质量问题、交期问题、成本问题、资金问题,都会给品牌商造成不利影响;而品牌商的任何一份收获都会给各位加工商、供应商带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在一个集群里,大家利益一致,不能有短板,只要有一块短板,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都会下降,整体销量就会降低。比如,在服装产业中,一件服装,就是一个梱绑销售,拉链、罗纹、面料、里料、设计、加工,无论是其中那一项有缺陷,都会让整件衣服的销售不能实现。所以,我们的供应商、加工商、经销商都要有大局观念,不要成为供需链中的薄弱环节,也不要成为企业集群中的短板,否则,就是害群之马。
各位供应商、加工商就好比是品牌商的不同部门,加工商好比是生产部,供应商就是采购部。产、供、销是连体婴儿,销售是龙头,生产是躯体,供应是四肢。因此,大家要理念一致,思想一致,否则,就很难协同作战。
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链,还是一个企业集群,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讲究协同作战。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需要协同。产业链和企业集群的协同管理,对我们的要求很高,为此,每个成员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共同关注消费者、关注终端客户,积极研究人们的消费理念、把握流行趋势;
2、要共同提高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投入,瞄准行业大势,抢占行业高端;
3、要共同提高生产能力,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设备性能,确保产品质量和交期;
4、要共同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快速反应,增加有效产出,提高盈利能力;
5、要积极开展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相互交流,无缝对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二、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和集群不变的宗旨
只有在客户需要我们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市场,企业才有立身之地。没有客户的生存,就没有我们自己的生存,没有客户的发展,就没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是说在口头上,而是要出于内心,体现在行动上:我们每天都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为客户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
三、尊重和维护相关方的利益,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我们要尊重上游企业的利益。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必须共同生存和发展。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集群作战的思想,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志向,不做一锤子买卖。从长远来看,只有能够尊重上游企业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多方共赢。尊重上游企业的利益,首先在做到公平、公正,通过科学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发现好的供应商和加工商,并给以政策倾斜;同时,我们要淘汰少数不符合品牌发展要求的供应商和加工商,以保证整个供需链和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其次,要配合供应商、加工商做好采购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再次,就是要积极履行合同,及时支付和结算货款,兑现承诺,维护信誉;只要大家出于诚信,确实有困难,不管是谁,我们愿意给予支持,无论是在管理上、资金上,还是技术方面。
四、关爱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没有员工,完全自动化的生产只是一种愿望。特别是在当前劳动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工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招人、育人、用人、留人,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忠于企业的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稳定优秀员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员工的忠诚度来自企业的关爱度,我们要塑造这样一种文化:一面是企业对员工的爱心,一面是员工对企业的感恩心。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关爱员工,提高个人修养,做要好表率,引导员工关心企业,视厂为家,以厂为荣。古人讲,“内圣外王”,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自身的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时,别人才会追随我们。因此,管理团队应该不断学习,加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工作激情,保证员工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