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20年

学界一般将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视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但除此之外,这个案例并没用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上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情况而言,由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尚处于“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的阶段,加上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中国海外收购的案例寥寥,海外并购的数量少、规模小,并购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等地区,所涉及的行业主要为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而收购主体基本都是大型国企。可以说,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之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只是处于个别的试水阶段,海外并购的总额每年都没用超过30亿美元,并没用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提供过多的借鉴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性阶段,特别是2000年,全国人大将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这种在中国尚没用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时候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而中国加入世贸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以及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最佳的国际背景和有利条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的步伐大大加速。特别是2004年,TCL收购汤姆森,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特别是2005年,联想收购IBM等大型并购交易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中国企业掀起了海外并购的第一次热潮。2005年,以联想收购IBM为标志,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真正进入了决定性的一年,成为在跨国并购市场令人注目的一员,仅2005年上半年,中国就以34亿美元、17宗交易成为全球第三大收购方,其中联想收购IBM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8亿美元。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海外并购的关键性一年,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和抄底的冲动达到了巅峰。中国很多企业认为,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提供了绝佳的良机,纷纷出手进行收购。中铝收购力拓、平安收购富通、国开行收购巴克莱、中投投资黑石等特大型案例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交易额在08年达到了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额的一半以上。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企业海外抄底行动很不成功,中铝、中投、平安等企业的海外并购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名副其实的滑铁卢年。但是,08年中国抄底的惨痛教训并未使得海外收购的步伐放缓,2009年中国企业继续在欧美并购市场频频出手,一个名不见经传叫腾中的企业因为要收购美国著名的悍马品牌而声名大噪,而中国民营车企吉利经过艰苦谈判,于2010年3月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大的亮点。

纵观中国企业20年来海外收购之路,从一个国际并购市场毫不起眼的角色到并购大国,步伐之快如同中国的经济增长,堪称奇迹。然而,评估跨国并购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大型的并购案例,而在于有没有现成真正的并购协同效应。以此来衡量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的表现,则显然,这个成绩单的确有点差强人意。据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的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体到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中投、中铝、中国平安的失败更是成为经典事件。甚至联想收购IBM这个一度被认为非常成功的案例也让联想付出了“想不到”的代价,可谓一笔血泪史。

在笔者看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之所以不算成功,无非有如下几点原因:其一,心态不正。抛开一些非经济干预因素之外,就中国企业在并购上的功力而言,基本处于小学尚未毕业的阶段,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国企业大多对海外并购的复杂性认识远远不足,以为海外遍地是黄金,只要搞个海外并购,就是乌鸡变凤凰。到海外并购非常盲目,要么是“炫耀性”的,要么抱着“抄底”的心态;其二,中国并不掌握跨国并购市场的游戏规则,国际并购市场从游戏规则到中介机构,中国没有任何话语权,以中铝收购力拓案为例,力拓为了垄断话语权,与全球前十大投资银行的9家签约,中铝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了雷曼兄弟;其三,过于高调,不会换位思考,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些企业和政府官员没必要的高调以及中海油敏感的国企身份使得美国议员强烈反对收购,中国的很多并购,还没有谈判就炒得沸沸扬扬,说明这些企业连并购的基本游戏规则都不懂;其四,不学习,不算账,最后导致不消化。海外并购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许多并购在其交易过程中充满了陷阱,成者少,败者多。中国很多企业对收购对象所在的法律环境,劳工制度等缺乏了解,交了不该交的学费,典型代表就是上汽收购双龙案。

海外并购一直被视为勇敢者的游戏,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尽管过去的20年,在海外收购上教训多多,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出于转型和企业战略的考虑,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跨国并购由中国企业来主导,而考虑到中国过剩的外汇储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跨国并购最大的国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经历了青春期的冲动的代价之后,对跨国并购的敬畏,做足并购的功课,低调的进行并购,也许会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行为准则,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未来越来越好。

作者:马光远 初入职场

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收购、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领域为客户提供交易设计和中国法律服务。